新东方,株洲新东方
  您的位置:株洲首页 >> 新闻 >> 详细新闻
2010湖南高考数学(理)分析
时间:2010-07-01  作者:U能中学全科 刘新田  来源:优能中学全科教学部 点击量:
 


高考就是这么回事
—2010湖南高考数学(理)分析

  高考到底是怎么回事?------就是用最短的时间,拿最多的分!

  今年湖南高考数学卷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改革的方向---实用性,科学性!优选法、算法初步、三视图、参数方程等内容正式登上高考史舞台。这也就明确我们以后的教学方向,不再是在函数、解析、数列等大模块花绝大部分精力,重难点开始不再那么明显,分值分部也不再那么集中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正平衡了学生的优势和弱势。学生不会因为某个“重点”模块学不懂,而导致成绩一直上不来,他们将可以在其他“简单”模块下功夫。

  从总体上看,今年的试题难度有所下降,但不是说没有难题,而是中等题明显减少,难易梯度太大!个人统计送分题达到95分,而中等题只有24分(第8题,第18题空间立体几何第二问和第19题),难题占了31分(第15题,第20题和第21题)。这样难易程度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只要不是那种完全不读书的学生,完全可以轻松拿到90分(考虑高考紧张导致不正常发挥后的成绩);而能够跟着学校按部就班的复习的学生,拿到115分绝对是太正常不过了;但是这套题要想拿高分很难,问题就在于三道难题几乎拿不到分,往年的两道压轴题第一问都会比较简单,但今年则不同,能够把第一问做出来,第二问就好做了。这样的难度系数比显然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有利,对中等生不利,因为中等难度题所占比例太少,不能体现出差异。

  我拿几道试题为例,讲解一下高考究竟是怎么回事?

6、在△ABC中,角A,B,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,b,c,若∠C=120°, ,则

A、a>b B、a<b C、a=b D、a与b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

解释:像这样的题在高考中,我的学生都会直接令a = 1 ,解三角形,得到 ,从而角A大于30°,没有任何理由,就是因为我会在课堂上强调:“考试就是为了拿分”,而拿分是不需要遵守任何规则,用最短的时间拿最多的分就是王道。当然,考试是为了拿分,而练习是练思维的,只是需要智慧来辨别两者;要习惯拿到题,首先当作是考试来做,做完之后再把它当做练习,这样既能形成应试的习惯,又能掌握系统方法、常规思维,在考场中才能游刃有余。该题的常规方法是:利用余弦定理,得到 从而得出 , 。

18.(本小题满分12分)

如图5所示,在正方体 E是棱 的中点。

(Ⅰ)求直线BE的平面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;

(II)在棱 上是否存在一点F,使 平面 证明你的结论。

解释:首先,这套题用向量法计算就是等价于一道计算题,不过在高考这种高压下,肯定会有不少考生算错,向量法我就不再累赘,其实就是把几何问题转化代数问题。

我主要想讲解一下几何方法:

1)求直线BE与侧面的夹角,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,方法非常单一,在直线BE上找一点E(一般是已知点或特殊点)做侧面的垂线,连接垂足E1和交点B, EBE1即为所求;

2)求是否存在直线//平面,这样的问题,大家都知道方法,首先假设存在,然后求证,能证明出来就答存在,不能证明之就答不存在,大家心里都清楚十之八九是存在的。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假设的那个点F的位置,我的学生肯定会直接设为中点,然后证明。理由很简单:这是必须的!我的课堂上就是这么教的,如果存在点F满足要求,那点F是中点的概率肯定超过90%,况且我们还只是假设,后面还会给出证明。很多人说这是伪科学,我说他们是伪君子,什么真科学,家科学,考场上只有拿分才是王道,不假设为中点,难不成设为黄金分割点。

  在高中阶段,求证直线(B1F)//平面(A1BE)的方法只有两种,一、在平面上找一直线与已知直线;二、求证过直线的一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。该题显然是用第一种方法,设点B1、F、E三点所在平面交A1B于G,不难假设G为中点,很容易证得B1F//EG,从而结论得证。

  这个题我强调的仍然是:考试时拿分就是王道!我要提醒大家一点,我讲的拿分就是王道的前提是在考试时(避免各位谦谦伪君子攻击)。那肯定会有学生问:如果在考试中,真的碰到不是特殊点时怎么办?我送四个---“暂时放弃”。不是特殊点的话,学生一般会有三种做法:一、回过头来用向量法。显然这在时间上会吃亏,而且会着急;二、继续找其他特殊点。这会导致心虚;三、设为普通点来做。这叫垂死挣扎。最好的办法是“暂时”放弃,放弃必定是为了更好的得到,既然第一次输了,就要服输,我们很多学生就是不愿意在考场上服输,宁愿花10分钟做一个填空题,就是不愿意放弃。而且我都说了是暂时的放弃,如果还有时间剩,我们完全可以回过头来再做,头脑也清醒一些,也有自信一些(因为其他都做的差不多了)。

  第19题我就不做详解了,我只讲一个事实,我的主管盖伟清老师(长沙新东方优能中学全科负责人)在一次教研上,很明确地讲到,解析几何很可能不再单独考椭圆或双曲线,很可能考一半是椭圆,一半是双曲线、、、、、、并且全国各地已经有这样考了。今年果然这样考了!这里我要讲得是:我们教学者应该能已有的知识变通地教给学生,甚至要引导他们去思考。向这种定点改为动点,常量改为变量,单一改为混合显然是高考的方向,更是新课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,创新能力的方向;作为学生也很有必要自己去总结这些比较常见的扩散方向,因为好老师毕竟很少!

20.(本小题满分13分)

已知函数 对任意的 ,恒有 。

(Ⅰ)证明:当 时, ;

(Ⅱ)若对满足题设条件的任意b,c,不等式 恒成立,求M的最小值。

解释:

1)易得到 恒成立,等价于

所证等价于 ,显然就必须满足 ,这就促使我们去证明 2)仍然是一个恒成立问题,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离常数M,然后等价于M大于那个函数的最大值,问题就转化求那个函数的最大值。

第21题的难点在于第一问就要分类讨论,这恰恰是学生的一块心病;第二问用到的数学归纳法在一部分学校已经在课堂上消失了,大部分老师也淡化了数学归纳法,因为往年能用数归法解的题,绝大部分都能用其他方法求解。

试卷我就简单地分析了这几道题,未来的高考又会是怎么回事?这应该是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。趋势很明显,随着新课标的改革,明显在要求了一个字:“广”,至于“精”这个字,到底是加强,还是弱化,还有待进一步考察。

最后我对各位莘莘学子提出几点建议:

1、考试就是拿分。希望每位学生都一直给自己灌输这种思想,学会应试的能力,当然平时练习时也一定注意系统的方法和常规思维。在平时做题时就养成一种好习惯,首先是把题当做考试,完了之后再来分析。

2、给自己定好位。高考考什么?至少有70分时送分题,随着新课标改革,比例将更加增大,这说明什么,只要基础扎实了,加上拿分的观念训练出来的做题习惯,考120分完成没问题。先从基础抓起,然后熟练基础知识,最终做到运用自如。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完全不需要所谓的“智商”!

(编辑:彭志强)

 

【我要评论】打印】【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