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东方,株洲新东方
  您的位置:株洲首页 >> 新闻 >> 详细新闻
评2010年高考理综湖南卷化学部分试题
时间:2010-07-01  作者:U能中学全科 姚迟  来源:优能中学全科教学部 点击量:
 
 

似曾相识燕归来

    2010高考已经结束,作为湖南省新课标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,如果仅从化学试题上看,难度与往年相比是偏易的,不过考虑到此次湖南理综考试首次加入了选考内容,等于增加了考生的阅读量与耗时,因此难度系数与得分率的变化应该并不大。

    此次试题中规中矩,不回避考试热点,更有趣的是,笔者发现,有好些个题在其它年份的高考中都可以发现“雷同”的“原型”,“历史就是在重复过去的故事”,高考在不断演变,却似乎又总在不断重复,以下是鄙人的分析与对比。

1.(2010 湖南卷 10)把500mL 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为5等份,取一份加入含有a mol硫酸钠的溶液,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;另取一份加入含有b mol硝酸银的溶液,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。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

A. 0.1(b-2a) mol/L B. 10(2a-b) mol/L C. 10(b-a) mol/L D. 10(b-2a) mol/L

解析:此题是利用溶液中电荷守恒解决,每份溶液中未做处理前,都有2n(Ba2+)+n(K+)=n(Cl-),得n(K+)=n(Cl-)-2n(Ba2+),由题干知n(Cl-)=b,n(Ba2+)=a;

    所以 n(K+)=b-2a ,但要注意这里的n(K+)是原溶液分成五等份后,每一小份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,要求原溶液的钾离子浓度,还应乘以5,即

因此答案为D选项。

    这样的利用电荷守恒的题在湖南省2006年时已经出现过(最历史性重复的是,当时也是求钾离子浓度),并且在2008年四川卷中,有一道更类似的题:

(2006 全国I 13)由硫酸钾、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,其pH=1,c(Al3)=0.4mol·L1,c(SO42)=0.8mol·L1,则c(K)为

A 0.15mol·L1 B 0.2mol·L1 C 0.3mol·L1 D 0.4mol·L-1

答案:C

(2008 四川卷 13)a LAl2(SO4)3和(NH4)2SO4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b molBaCl2,恰好使溶液中的 离子完全沉淀;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NH3气,则原溶液中的Al3+离子浓度(mol/L)为

A. B. C. D.

答案:C

2.(2010 湖南卷 11)已知:HCN(aq)与NaOH(aq)反应的 =-12.1kJ/mol;HCl(aq)与NaOH(aq)反应的 =-55.6kJ/mol。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 等于

A. -67.7kJ/mol B. -43.5kJ/mol C.+43.5kJ/mol D. +67.7kJ/mol

解析:此题本质上考察的是盖斯定理,即利用热化学方程式的可叠加性来计算焓变

:

‚:

将两式相减即可得到

因此答案为C选项。

以盖斯定理结合热化学方程式的形式考察,已在高考中出现多次,只不过给出焓变的方式却各有不同,如2007年全国II卷中,是以文字形式告之键的断裂与生成时能量变化,要求同学自己推算出焓变。而2008年重庆卷则是以反应能量变化图的形式给出焓变的相关信息。但不管题干的形式如何变化,当翻译出题干信息后,剩下的工作就只是利用盖斯定理求目标方程式的焓变了。本次湖南卷在此题的信息翻译上,并未设置太多障碍,因此与往年出现过的类似题型相比,难度较低。

(2007 全国II 9 )已知: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

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

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

下列叙述正确的是

A.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(g)+Cl2(g)=2HCl(g)

B.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,反应的△H=183kJ/mol

C.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,反应的△H=-183kJ/mol

D.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,反应的△H=-183kJ/mol

(2008 重庆 13) 化学反应N2+3H2 = 2NH3的能量变化如题13图所示,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

A、N2(g)+3H2(g) = 2NH3(l);

△H = 2(a—b—c)kJ/mol

B、N2(g)+3H2(g) = 2NH3(g) ;

△H = 2(b—a)kJ/mol

C、 N2(g)+ H2(g) = NH3(l) ;

△H = (b+c—a)kJ/mol

D、 N2(g)+ H2(g) =NH3(g) ;

3.(2010 湖南卷 13)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

选项

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

评价

A

Fe3O4与稀硝酸反应:2Fe3O4 + 18H+=6Fe3+ + H2↑+8H2O

正确

B

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: CO32- +2H+ = CO2↑ + 2H2O

错误,碳酸镁不应写成离子形式

C

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:Ba2+ + SO42- =BaSO4

正确

D

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:

2Fe2+ +2Br- +2Cl- = 2Fe3+ +4Cl- + Br2

错误,Fe2+与Br-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:2

解析:答案为B选项

    此题考察的知识点在于离子反应方程式,其考察的知识点在高考中也多次出现,在内容上是没有新意的。但是此题形式上是有创新的,因为之前的考察离子反应方程式的高考题,几乎全是“前一句话描述化学反应,后一句为反应方程式”然后由考生判断正误做出选择,而考察的知识点也多为拆分成离子形式是否正确,化学方程式两边是否电荷守恒,是否注意到环境中有强氧化剂而影响了反应等等。但此次湖南卷此题,在形式上不落窠臼,加入了“评价”一栏,既可用来引导考生快速解题,又可用来干扰考生使他们落入思维的陷阱,作为化学最后一道选择题,充分秉承了这几年的“不难,但是耗时多”的貌似优良传统。

    然而,形式上做出的创新并不能掩盖掉其内容上的中规中矩,A、B、C、D四个选项都可以在往年的高考题中找到原型。

    如该题中的B选项中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,在2003年的江苏卷中已经考察过(只不过所用的是硝酸而不是盐酸,但这对于该离子反应方程式没有影响),并且连错误形式都一样--都错误地将碳酸镁拆成了离子形式。

    再如,此题中的D选项,考察的是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与所加反应物物质量之间的关系。而以FeBr2为作为载体的形式也已出现多次,最近的一次就是在2009年的全国II的高考中。时间稍远一点的,有2006年重庆卷的一道推断大题的最后一问。

(2003 江苏化学13)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

A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:2CO32+SO2+H2O=2HCO3+SO32

B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:Al+2H=Al3+H2

C 硫化钠溶于水中:S2+2H2O=H2S↑+2OH

D 碳酸镁溶于硝酸中:CO32+2H=H2O+CO2

(2009 全国II 13)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,通入x mol Cl2。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,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,其中不正确的是

A.x=0.4a,2Fe2-+Cl2=2Fe3++2Cl-

B.x=0.6a,2Br+ Cl2=Br2+2Cl

C.x=a,2Fe2+2Br+2Cl2=Br2+2Fe3+4Cl

D.x=1.5a,2Fe2+4Br+3Cl2=2Br2+2Fe3+6Cl

(2006 重庆 29)X、Y、Z、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,且互不同族;其中只有两种为金属;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;X与W、Y与Z这两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均为9。单质Y和W都可与浓的NaOH溶液反应。请回答下列问题:

(1)Y、Z、W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。

(2)ZW2的电子式是______,它在常温下呈液态,形成晶体时,属于________晶体。

(3)工业生产单质Y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)。

(4)X与Y化学性质相似,则X与浓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。

(5)0.1mol的单质W与50mL 1.5mol/L的FeBr2溶液反应,则被氧化的Fe2+和Br-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。

以上三道选择题,体现了此次湖南卷不回避热点,力求从旧大纲到新课标的平稳过渡。而当我们看到非选择题部分时,就可以体会到新课标改革对于高考试题的影响了。如非选题部分第26题:

4.(2010 湖南卷 26)物质A~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(部分反应物、生成物没有列出)。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,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。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,G为砖红色沉淀。

请回答下列问题:

(1)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:B 、E 、G

(2)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,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 ,阴极物质是 ,电解质溶液是

(3)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

(4)将0.23 mol B和0.11 mol氧气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,发生反应①,在一定温度下,反应达到平衡,得到0.12 mol D,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= 。若温度不变,再加入0.50 mol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,则B的平衡浓度 (填“增大”、“不变”或“减小”),氧气的转化率 (填“升高”、“不变”或“降低”),D的体积分数 (填“增大”、“不变”或“减小”)。

    此题中A至B、C的步骤是新课标中的“火法炼铜”,而此题的第(4)小问中考察到的平衡常数,也是新课标改革后教材中加入的内容,其中平衡常数在考前已被无数人预测过会考察,此次湖南卷中出现并不令人惊奇,如果真有一点惊奇的话,那就是其难度与常见的模拟试卷中的相比实在是过低了点。在此题中对于平衡常数的考察几乎等价于直接问平衡常数的定义,处于记忆层次要求和应用层次要求之间。不过对于“火法炼铜”这个必修2中的知识点,在考前复习时可能未能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,因而可能在考场不能马上回忆到,虽然这样,考生仍然可以通过“G为砖红色沉淀”知道G应该为Cu2O从而推断出其它各物质的组成。

    此次试卷的选修部分内容中,“化学与生活”模块的选修题中,有一半以上集中在记忆层面上,虽然其考察的知识点全部为课本上的内容,但是考察得细致,如“含碳量在2%~4.3%的称为____”“味精是烹饪常用的调味品,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为____”,这对于考生得满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。

5.2010 湖南卷 35)(Ⅰ)合金是生活中常用的材料,请回答下列问题:

(1)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碳合金,含碳量在2%~4.3%的称为 。不锈钢在空气中比较稳定,不易生锈,有强的抗腐蚀能力,其合金元素主要是 ; (2)钢铁的腐蚀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,所以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钢铁的腐蚀是十分必要的,请列举三种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

(3)青铜的主要合金元素为 ,黄铜的主要合金元素为

(4)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氢气,并与氢气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。如镧镍合金,它吸收氢气可结合成金属氢化物,其化学式可近似地表示为 ( 中各元素化合价均可看作是零),它跟 可组成镍氢可充电电池:

该电池放电时,负极反应是­ 。市面上出售的标称容量为2000 mA h的1节镍氢电池至少应含有镧镍合金­ g(已知1法拉第电量为96500库仑或安培·秒)。

(Ⅱ)有机化合物与生活息息相关。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:

(1)棉花、蚕丝、小麦主要成分分别为 ,它们蕃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;

(2)味精是烹饪常用的调味品,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为

(3)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为

   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选修模块的有机题难度较往年低,题干中信息给得非常直白,反应过程相对简单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对同分异构体的考察力度较大。另外,我个人觉得此次有机题的一个创新点在于该题中C 与D反应至化合物E的步骤是酮与酚的反应,其实本应当作信息题给出的,可该题中未给出,并且还要求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。此问虽然难度上不大,但是考察了考生的临时应变能力,以及对新信息的吸收与转换的能力。

6.(2010 湖南 36)PC是一种可降解的聚碳酸酯类高分子材料,由于其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和韧性,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以下是某研究小组开发的生产PC的合成路线:

已知以下信息:

①A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;

②B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;

③C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:

④D不能使溴的CCl4褪色,其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。

请回答下列问题:

(1)A的化学名称是

(2)B的结构简式为——;

(3)C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

(4)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,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(写出结构简式);

(5)B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 种,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丙两组峰,且峰面积之比为3:1的是 (写出结构简式)。

    从对今年试卷的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高考重要知识点的重现率是较高的,规律性也较强,且多是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。可以预见,在此次与新课标的“磨合”以后,明年的湖南高考理综卷化学部分,其新课标改革后新加的内容将更多更灵活,题目难度也会有所上升。

(编辑:彭志强)

 

【我要评论】打印】【关闭